| 最近浏览
  • 暂无浏览记录
| 购物车 0
  • 帮智能机器人厂商直播直销收钱简单
  • 助亿万用户直播直选直达方便快捷
  • 由实达集团股份公司倾力打造!

安川首钢张明:用匠心守初心,让机器人“活”起来

2021-06-08 14:31:02 | 发布者: weixing |

摘要: 冰冷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动,还能代替人工干活儿?在安川首钢的车间里,有许多隔间,每间小房子里都有一个机器人,它们各有所长。能够完成各行各业生产流程中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这些小机器人就是陪伴了张明近20年的“老朋友”,在这些“老朋友”身上,张明总有着成千上万要求解的问题。

冰冷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动,还能代替人工干活儿?在安川首钢的车间里,有许多隔间,每间小房子里都有一个机器人,它们各有所长。能够完成各行各业生产流程中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这些小机器人就是陪伴了张明近20年的“老朋友”,在这些“老朋友”身上,张明总有着成千上万要求解的问题。

△从机器人小白到行业大拿,张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匠心精神。

张明,2003年进入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现任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部组装调试班长,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职工,先后收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爱企业好职工”“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枚党徽在胸前,责任担当在心中。

2007年,张明在安川首钢入了党,现在他也鼓励徒弟入党,“入党,不仅自己能飞快地提升,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人。”

刚入行的张明是不断抛出问题的“小白”

谈起张明与机器人的不解之缘,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他还是首钢技校的实习教师,但乐于挑战的他并不安于现状。“我上学就在首钢技校,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了。学校接触的工作比较专一,从学到教都是电工,我觉得太舒适了。”

一次偶然机会,张明得知安川首钢的招聘信息,他抱着尝试的态度前来面试,没想到就通过了,于是他毫不犹豫跳出了舒适圈,进入了安川首钢。

在当时,张明还是一个机器人“小白”。“我学的是电工,机器人许多数字化控制的内容我没接触过,像是编程之类的。现在这对于我来说挺简单,但在当时,那可太难了。”

瓶颈是如何突破的?“不会就问呗!”张明告诉记者,当时他逮着人就要问上许多问题。那段时间,别人休息时,他永远在机器人控制柜里研究,对着说明书一遍一遍看,发现问题就去找师傅;上下班的班车上,他特意坐到技术部同事旁边,一路上都在问问题……

一次,张明拿着“示教器”控制机器人托举玻璃,玻璃四个角被四根柱子支撑着,机器人需要进到四根柱子中间,将玻璃托举起来。但是不论张明怎么摆弄,机器人就是进不去。最后,师傅过来,经过简单的操作,机器人“一溜烟”就进去了柱子中央。“为什么您想让机器人去哪儿,它就去哪儿呢?”“如果怎么都塞不进去,就试试边动边走,这样是不是就能进去了呢?”师傅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张明的思维:“对,要把机器人当成人去考虑。”

在不断的提问下,张明努力汲取知识,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半年之后,他就接到了入职之后的第一个项目——为汽车挡风玻璃涂胶机器人做测试。

在当时,这是国内首次应用机器人激光视觉系统技术,并首次集中运用机器人搬运、涂胶、装配等多项技术。机器人需要将玻璃搬运到指定位置,涂上胶,再丝毫不差地安装上去,对精细度要求极高,要求精确到0.2毫米以内。然而,常规机器人的精确度只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没有先例可循,张明只能带领着调试队伍“摸着石头过河”,尝试了各种办法。解决最关键的激光定位问题,他不断刻苦钻研、反复测试,经常一弄就是一宿。通过上千次的精度校准、修正,最终机器人运动精度被控制在0.2毫米以内。这不仅在当时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机器人应用的技术水平。

△创新工作室对于张明来说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

完成了测试只是项目推进的一小步,紧接着,张明还要马不停蹄地带着机器人长途跋涉到客户生产现场,进行安装、调试、陪产。半年之后,项目正式收尾,那天张明站在产线前,与身后繁忙工作的机器人合影,他说:“那感觉,挺爽的。”

当了师傅的张明告诉徒弟“不懂就多问”

说到带徒弟,张明说,他的做法特简单。他常跟徒弟说一句话:“厂里那么多机器人,你就放手去干,把哪儿磕了碰了,没事儿,我给你去修。”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徒弟们许多底气。

“在我们心里,机器人是多高端的东西啊,刚进厂哪敢轻易动啊,但有了师傅这句话,我就不怕了。”徒弟马海泉说着,嘿嘿地笑了。

马海泉进厂就跟着张明学徒,他常常因为有这样一位师傅而窃喜。“刚进厂的时候有担忧,怕师傅不教,也怕自己学不会。”马海泉的顾虑在进厂不久后跟张明的一次出差中烟消云散,“师傅怕我不敢问,就告诉我,要敢问、好学,没有问题何谈进步?不懂就问,他随时解答。这一次出差,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实打实的技术。”很快,马海泉就出师了,如今马海泉也是公司里的技术能手,也带了2个徒弟。他说:“师傅的这套方法很受用,我现在也是这么教徒弟的。”

张明的这些教学方法,都源于他自己多年的经验。他要徒弟“敢干”,因为他入行的时候就曾怕机器人出故障而束手束脚;他要徒弟“多问”,其实至今他依旧是公司里的“十万个为什么”,他说:“干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我现在对机器人的了解只能说才到了10%,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呢。”

成为厂里老师傅的张明,他依旧说“有问题才有乐趣”

2007年,张明在安川首钢入了党。提起当时入党的原因,他说:“师傅劝我入党,但我总觉得自己可能还不够资格。”现在,张明也在鼓励徒弟马海泉入党,他说:“入党,不仅自己能飞快地提升,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人。”

的确,自从张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之后,他更有干劲儿了。他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得发挥带头作用、得乐于助人、得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于是,他总在厂房里巡逻,碰到人就要主动问上一句,看看人家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他帮忙解决。

现在,张明就像个“急救队员”,车间里谁有问题都会来找他。而他总是不厌其烦,他说:“我喜欢挑战,喜欢解决问题,当有一个问题别人都解决不了只有你能解决的时候,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去年,安川首钢工程部创新工作室成立,张明作为负责人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他说:“工作室一方面要做创新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培养新人。希望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去扩展行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同时也为带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他说,“从事机器人行业十多年,见证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知道我们任重道远,之后要走的路依旧很长、很难。”

记者:卢金曦

摄影:张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