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浏览
  • 暂无浏览记录
| 购物车 0
  • 帮智能机器人厂商直播直销收钱简单
  • 助亿万用户直播直选直达方便快捷
  • 由实达集团股份公司倾力打造!

精彩集锦:聚焦机器人、AI与智能制造,感受场场头脑风暴

2020-04-17 12:44:58 | 发布者: weixing |

摘要: 5月10日,以“知行合一,让AI与机器人更融合”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盛大开幕!海内外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的顶级专家、企业家等1500多位业界精英出席峰会!会上,院士、专家、企业家们带来了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主旨报告、院士报告,展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创新创业的卓越见地,高瞻远瞩,见微知著,一场场“头脑风暴”应接不暇。

5月10日,以“知行合一,让AI与机器人更融合”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盛大开幕!海内外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的顶级专家、企业家等1500多位业界精英出席峰会!

会上,院士、专家、企业家们带来了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主旨报告、院士报告,展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创新创业的卓越见地,高瞻远瞩,见微知著,一场场“头脑风暴”应接不暇。

下面,就让我们领略5月10日上午大咖们的精彩报告重要内容(摘取),更多演讲嘉宾们的精彩报告,我们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朱森第:智能制造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朱森第是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他参与起草了《中国制造2025》。多年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先后主持编制"九五"机械工业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和“十一五”国家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多项。

 

朱森第介绍了智能制造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出了对我国机器人发展前三十年的思考:市场不掌握,基础未打牢,环境欠火候,人才缺团队,未形成产业。

2010-2016年机器人销量与国产机器人销量一路上升,从2010年机器人销量14978台,国产机器人900台,到2016年机器人销量89167台,国产机器人销量29144台。2015-2025年十年跃升。

朱森第对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作出分析,讲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率增速过缓,质量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从提高效率和质量入手,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规模与效益皆优的制造业。要明确主攻,侧翼协同。

朱森第介绍了制造系统演进的标志,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自动化时代、智能时代,其中国人力在制造系统中的比重,从人力为主,人是机器、机器是人,人力逐渐退出;制造系统中固化的知识经验,人操作生产工具,机器按程序运行,自学习系统。

制造业正处于重大变革中,亟需融入吸纳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制造智能化进程包括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到智能制造。有效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1、紧跟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2、多层次多维度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3、紧贴市场,从企业实际出发,始终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4、构筑标准框架,基础标准先行,建立中国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5、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使之与推进智能制造的力度相匹配。

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1、提升制造业,通过缩短上市时间,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要求,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效率、效益、质量,优化环境、减少污染、改善作业环境;2、促进制造业模式改变,个性化,响应快,质量高,成本低,知识密集,服务至上,生产柔性,环境友好;3、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产业的发展,智能制造技术衍生产品的发展,成为新动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造系统的演进可使人力减少,智能化程度提高;机器人密度2020年可达到150台/人。

毛光烈: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新昌模式”

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新昌模式”有何“高招”?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与我们分享了“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新昌模式”新昌在轴承行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的探索和经验。


一、问题与障碍

中小企业自己改造难,企业寻求承包单位难,中小企业领导决策难,示范容易面上推广难,智能制造后续服务难,供需各界形成合力难。

二、“新昌模式”系统破解六大难题

1、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的承包模式,成功破解了中小企业自己没有能力进行信息化改造难题;

2、依托本地“陀曼智造”来承包企业的智能制造技改工程,成功破解了中小企业不知选择哪家信息工程公司好的难题;

3、小规模免费体验的方法,破解了智能制造技改工程决策拍板难的问题,开拓了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的新局面;

4、TM-e陀曼微智造系统1.0、2.0、3.0版的迭代升级开发,给智能制造技改的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好的体验,破解了在中小企业推广智能制造做“盆景”易、做成满山遍野“风景”;

5、轴承数据大脑与在线服务平台的建设投运,为已实现智能制造技改的企业破解了“后续服务难”的难题;

6、切实管用的组织领导、正确的政策引导、良好的政府服务、智能制造专家的指导,破解了推进智能制造各方合力形成难的难题。

“新昌模式”取得了第一批通过验收的55家企业明显成效,形成了更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的好势头等初步成效,轴承行业形成批准推广智能制造的“新昌模式”。

谭建荣: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设计,工程过渡状态、模糊状态、随机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仿真,数值与几何相结合的复杂装备多部件关联、多层次配置与多参数匹配分析等技术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奖项。


谭建荣院士分享了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的内涵及其特征,讲到机器人的智能化可以体现在单机、多机和人机三个维度上,具体表现为单机自主、多机协同和人机共融这三个基本特征。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包括智能军事机器人、社会服务机器人、家政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农业机器人、智能物流、极限探索机器人。如美国Intuitive Surgical: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波斯顿大狗、智能陪伴型机器人Pepper、日本FANUC的智能机器人。

单机自主即机器人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多机协同即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机器人互联互通集成化;人机共融即机器人技术与虚拟现实、智能传感相结合,机器人人机交互拟人化。

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的十大关键技术包括基于视觉的环境三维感知知识识别技术,多源多通道传感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基于环境理解的全局精确定位技术,多机协同的集群化交互与控制技术,大数据驱动故障诊断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驱动的多模式融合学习技术等等,达到自感应,自适应,自学习,自决策,知识库效果。

典型智能装备包括智能数控机床,智能压缩机组,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手机;典型发展领域有智能机床装备领域,智能工程机械领域,智能动力装备领域,智能机器人领域,智能运载装备领域,智能终端领域。

近期需要突破的重点:1、系统参数自诊断注塑机;2、绿色低碳节能挖掘装备;3、多工况自适应压缩机组;4、人机共融的智能机器人;5、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智能汽车;6、AI深度融合的智能手机。

李泽湘: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的生态体系建设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机器人,制造科学与自动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推动中国研究生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香港和深圳孵化许多公司,打造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


李泽湘教授谈到《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中介绍中国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力是19世纪末美国的20倍,19世纪初美国的100倍。

2016年统计数据,中国的GDP是11.2万亿美元,我国制造业占整个GDP比例30%。如果我们能想办法保持比美国四个点的增长率,应该10年后,会到中美数字经济交叉点!智能终端应该是终端产品里最关键的一块,增加值至少1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2028年中国GDP为23.85万亿美元,制造业占25%,即5.96万亿美元,集中在服务产业(第三产业),农业与环境,终端产品,材料、芯片。

经济发展的基石——高端制造业,高端核心部件/功能模块在我国具有的市场机遇:数控机 床,2015年中国消费数控机床约30万台,高端机床约6万台,其中85%为进口,高档数控机床的比例将越来越大。未来的机遇,芯片,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的交叉融合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智能终端,交通物流,农业环保,体育,家庭等等。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全生态由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硬件设施、创业基金构成,人才培养、创业与孵化属于前期工作。20多年从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什么样课程体系,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尤其是选择什么样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够在创业、在产业这个第一项有高度竞争性。

通过机器人比赛,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把想法变成样品,通过追求极致一步一步的走出去。实际这就是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所要做的,所以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跟广东工业大学,跟湖南大学,创办机器人学院,我们希望找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的道路。只有这条路走通了我们拆卸够抓住新的一波产业革命,才能打造一个又一个国际的或者知名品牌。

很多的资本也要做智能制造,也要做机器人的投资。但是,这种分散的、撒豆子投资或者形式很难有成效,必须建立一个基地,通过基地我们可以把制造产业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延伸过去,可以共建人才、创业辅导、融资到政策与政策资源。而且,小公司怎么做品牌,怎么做渠道,这个很关键。实验室,还有拉帮带也很重要。

傅盛: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新机遇

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在互联网时代,他站在风口,带领团队打造了安全类软件360安全卫士,是可牛影像CEO兼董事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是时代领跑人。猎豹移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安装量达38.10亿,全球移动端月活跃用户高达6.23亿,并成功上市。


傅盛在峰会中畅谈“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新机遇”,讲到国外媒体说我们人类社会进入VUCA时代,就是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未来三十年是什么样?VUCA时代特征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企业变得越来越复杂,专业技能过时的越来越快。

人的开放学习心态变得越来越重要,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进化论盛行,新理论、新物种越来越普遍。改变思维才是最关键的!

行业边界模糊了,我们今天做机器人,可以预见未来的5-10年以后,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就是一个必然,因为互联网本质上它的红利已经过去了。

从中国的整个今天的背景来说,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缺乏,还有国家对新科技,新经济的诉求也是行业很大的背景,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机器人有了真正成为机器人的可能性,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更大部分的机器人更多是自动化的机器。通过预设好的场景,预设好的程序完成一系列。所以这个时代改变思维最关键的,虽然我们可能在各种资源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思维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未来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数据,无论今天一个厂商,像小米推那么多设备,还是像腾讯一样做微信,最核心的就是数据。马云说过,数据就是未来的石油,今天我们不管做制造也好,还是做机器人某一个领域的产品也好,最后我们核心都可以聚焦在数据上,今天就是这样的时代,物理世界变成数据世界的时代,最早互联网把信息变成数据。整个制造业,整个机器人业都可以变成数据。

未来也不会有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和制造公司。互联网品牌、制造,所有这些可以融合成一个大的实体。不管是深度学习的学术界还是今天互联网工业界、制造业能够互相合作,一起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